学校2023年度工作计划

  鲁中高校党字〔2023〕12号

  中共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

  关于印发《2023年学校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离退休党委、各部门:

  《2023年学校工作要点》已经党委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

  2023年5月10日

  2023年学校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学校升本工作的冲刺之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国全省教育和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积极对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以办学层次提升为目标、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稳中求进为主基调、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力实施六大强基工程,统筹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把政策机遇转变成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确保学校“十四五”顺利升本。

  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中医药工作、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 “一岗双责”,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和落实到学校工作各领域各方面。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提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意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和专业教育教学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研究制定学校主题教育工作方案,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全年召开全校师生思想情况分析会至少2次。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普及宪法、法律法规知识。出台《“三全育人”实施方案》,着力构建“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新思政观为引领,以协同联动为推进,以育人成效为检验,打造“十大育人体系”,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一体化育人创新格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一会一报”制度,常态化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校内巡察考核,出台舆情风险评估制度,进一步提高舆情监控、引导和处置能力。坚决抵制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切实做好信教学生转化工作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对照省卫健委党组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办法》的要求,压实压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链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力争继续创建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高标准完成学校党委和纪委换届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认真落实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五星联创”工程,推动党支部全面过硬。实施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新时代学校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领导干部交流轮岗管理办法》等干部管理制度,开展部分副处级及科级干部选拔调整和交流轮岗工作,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强化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全力抓好各类干部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新时代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坚决整治工作劲头不足、改革方向不明、工作质量不高、工作特色亮点不突出等干部队伍“四不”现象,全力打造肯干事有活力的过硬干部队伍。定期举办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加强对党务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的业务培训。按照新党章规定,规范工作程序,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守红线和底线,持续深化严的氛围。全面落实巡察整改任务,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确保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到位。不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动态跟踪、限期办结、督查问责、“回头看”等措施制度,推动政治监督落实到具体规划、具体政策、具体项目、具体措施、具体效果上。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到凡“离”必审,加强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尝试实行经济责任审计预告制、工作联系制、情况报告制、跟踪落实制、结果公告制等。深刻领悟“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优化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研究制定学校大兴调查研究方案。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健全干部日常教育监督,定期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以两个“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推动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年内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不少于2次。

  二、以提升办学层次为目标,坚持攻坚克难,聚力实施六大强基工程

  5.实施制度体系健全工程。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校有机统一,对学校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完善、流程再造,进一步健全财务制度体系和内审机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对照教育部相关要求,积极推进学校拟设立后章程及配套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和(2025-2029)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及15项子规划的编制工作,着力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符合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要求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6.实施办学条件强基工程。一是土地建筑方面。加快4号实验实训楼建设进度,力争今年秋冬季交付使用。加大土地征收工作力度,积极协调驻地政府在学校周边征收土地500~600亩,上半年要加快推进办理建设的各类手续,下半年开工建设1栋24574平方米的教学实训楼,加快推进莱阳校区和吉斯地块的维修改造工程,进一步拓展学校办学空间。二是图书方面。加大经费投入与采购力度,改善图书结构,增加中医药类专业图书采购,年底之前采购图书2.9万册。三是直属附属医院方面。积极与烟台市委市政府申请,力争2024年3月前接管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四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方面。进一步规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效能,持续加大仪器设备经费投入,确保每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不低于1000万元,保障实践教学和科研需求。

  7.实施卓越师资引育工程。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招聘引进、岗位聘用、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第一标准,对师德失范行为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加大人才内培外引力度,实施好八大人才工程,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优秀博士,构建教师分类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科学编制教师引进计划,力争2023年引进学科专业带头人1~2人、博士研究生5~10人,引进专任教师50~70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成2023年度岗位评聘工作,激发教师队伍干事创业新活力。积极选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在相关行业中具有一定声誉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等担任兼职教师,健全聘用程序,加强聘期管理,兼职教师资源库稳定在150人左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8.实施学科专业培优工程。进一步做好现有学科专业建设,完成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打造“精优强宽实”专业群发展特色,高质量完成中医学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任务,推动康复保健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力争在重点学科、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成果等方面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科学编制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做好首批5个本科专业的论证报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及其他各项材料准备工作。

  (1)学科建设方面。对学校现有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建设,提升建设层次和水平,形成学科优势和特色。打造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药炮制学科和中药鉴定学科为龙头学科,中药栽培学、针灸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等4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为骨干学科,6~8个校级学科为培育学科的“雁阵式”学科体系。

  (2)专业建设方面。要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参照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及专业简介,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美育等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2023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学校现有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同时,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做好首批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护理、药学等5个本科专业的设置论证报告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本科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课程,把中医药经典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提升临床中医经典、经方、经验学用能力,同时编制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3)教学提质升级方面。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学分制配套的选课制、“绩点”制等管理制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二是深入推进“三教”改革。不断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加强教材建设,推动“课堂革命”,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深入推进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鼓励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积极选派教师到省级以上企业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进行锻炼;定期举办各类教学比赛,加强培育指导,力争省级获奖3~5项;做好现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力争新立项省级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2个。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健全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做好省级以上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等课程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力争打造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20门。完成国家职业教育中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山东省职业教育中医学专业教学资源课验收工作。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大培育力度,争取获得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工作,积极编写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核心课程教材,争取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规划教材。扎实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三是积极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课”格局。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加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梳理各专业、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继续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典型,争创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5门。四是切实抓好质量工程建设工作。高水平做好优质校验收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验收工作,切实做好学校承接的《提质培优行动计划》34项具体任务的建设收官工作。

  (4)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继续做好省内两所中职院校(烟台市护士学校、临沂市中医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认真履行全国中医药职教集团秘书处职责,继续围绕“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探索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加强成员单位互助共建共享”等三大主题开展系列工作,适时增设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不断增强职教集团办学活力,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学术机构合作,开展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适时选派教师、学生赴海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与合作交流,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发挥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等学科特色优势,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9.实施创新驱动赋能工程。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科学研究水平,在高水平项目和成果上实现突破。以重点科研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和新技术研发中心为纽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合作,联合攻关,全面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创新与推广、中药炮制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医院制剂与大健康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实现科技创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重大突破,完成4个省级科研平台建设任务,力争高水平通过省教育厅验收。进一步完善教师社会服务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建设,鼓励广大教师积极与行业企业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制定、中药新药或保健品研发、中医药功能性食品开发、新型中药饮片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助力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推动学校科技创新由供给导向型向市场需求导向型转变,实现成果转化落地。积极对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助力健康山东行动、爱国卫生行动、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攻坚行动,持续推进校地融合发展项目,主动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地方乡村振兴战略。

  10.实施实验实训基地升级工程。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立足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重新规划校内实训楼整体布局,实施“专业群+基地”建设模式,健全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实验室建设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建成集“教学实训、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实训体系。二是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方面。研究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拓展校企合作形式与内容,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持续推进特色二级学院建设,争创校企共建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做好实习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实习基地优化调整机制,推进实习就业一体化,使实习基地数量稳定在200个左右。研究制定《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优化遴选程序,明确临床教学基本内容,规范主要教学环节,确定考核评价标准,不断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内涵建设。做好16个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工作,强化附属医院中医药人才培养主体职能。

  三、以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聚力改革创新,统筹做好五项重点工作

  11.做好招生就业工作。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2023年高校招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学校升本工作,科学编制招生计划,不断提升学校生源质量和就业质量,以更加坚定的决心、超常规的思路、最优化的举措和更精准的服务,全力以赴抓好生源质量、就业质量、满意度“三项指标”,以招生巩固就业质量、以就业优化生源结构,实现招生就业互促互进、良性发展。

  12.做好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坚持学校党委对学生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基层团组织和学工组织建设。建设健全学生思政工作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入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与法治教育,扎实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诚信管理,严格校规校纪刚性约束。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为抓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加快推进“智慧学工”平台建设。高度重视学生诉求,健全学生服务“接诉即办”机制,建好用好学生心语等网络平台,让学生的所有诉求一网通办,让学生有地方说话、能听到回音,实现所有问题校内解决。配齐建强辅导员队伍,深入实施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不断推动学生工作高层次、高质量发展。

  13.做好和谐校园建设工作。一是抓紧抓实学校疫情防控。认真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深入实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及操作指南,持续加强附属医院建设和健康驿站建设,强化防疫物资和医疗用品保障,普及新冠病毒感染和各类传染病防控知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健康。修订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做优、做精、做实常规工作,为全校师生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二是扛紧扛牢校园安全责任。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山东省学校安全条例>实施细则》,提升技防、物防、人防水平,常态化开展学校交通、消防、实验室、食品卫生、校园欺凌等安全风险排查整治,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把防线筑牢、底线守牢,建设平安校园。三是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校园文化品牌研究中心职能,不断打造“仁•和”为核心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巩固省级文明校园成果,提升广大师生文明素养。加强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设,大力开展中医药特色文化研究、文化科普知识传播以及文化产品开发,做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各类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服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深入推进绿色学校、美丽校园及节水型高校建设工作,做好校园道路修复、运动场升级改造、路灯亮化、教学楼宿舍楼维修等环境升级改造,在突出中医药特色上下功夫,引进栽种一批药用植物,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作用。四是全面完成“四平台、一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在教学应用、管理服务方面创新发展,增强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管理、教学、服务类数据和平台的融通,实现教育教学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生活服务网络化,形成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案例。全力完成省级智慧教育示范校验收工作,积极申报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标杆校,进一步提升学校智慧化水平。

  14.做好宣传统战群团工作。继续将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在做好宣传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聚焦宣传亮点、深挖宣传素材、凝练宣传特色,努力提高宣传本领,提高在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数量。充分发挥学校媒体融合发展中心功能,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尤其是加强新浪微博学校官方超话建设,传递“正能量”,形成“大流量”,为学校升本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将统战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汇聚力量,团结广大统一战线人士为学校升本工作而奋斗。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团要求,加强基层团组织与“智慧团建”系统建设,办好“青马工程”,充分发挥团校育人功能。巩固深化高校学生会改革和社团改革,构建党委领导下的有效运行机制,进一步回归和聚焦服务同学主业,落实好学校《社团管理办法》,加强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促进社团内涵化建设。创新工会工作,充分发挥职代会、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开展教职工关爱帮扶,为广大教职工解难事、做好事。继续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确保离退休教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学校改革发展。

  15.做好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统筹做好学校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坚持“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工作理念,稳定发展学历教育,规范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大力拓展非学历培训,做好执业助理医师培训、护士资格培训、执业药师培训、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省人社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工作等培训项目,积极打造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及继续教育基地。主动对接政府与行业企业,继续深入挖掘可开发的培训项目,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加强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展现培训特色,打造培训品牌。